外院教授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营开讲“思想史上的马克思”

发布者:王泽璞发布时间:2018-11-27浏览次数:817

(通讯员 李嘉玉 侯鑫鑫 相羽)1123日,受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开大学武东生名师工作室和南开大学孙寿涛名师工作室邀请,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胡翠娥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营”,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作了题为“思想史上的马克思”的学术报告。

胡翠娥翻译的《思想史:从火到佛洛依德》一书在20181月出版后便受到业界好评,凤凰网称之为“高见之书”,该书还作为《中华读书报》《出版人》《思南文学选刊》《晶报》《界面新闻》等媒体刊物的推荐书,并被译林出版社选为“年度十佳好书”。讲座中,胡翠娥对书中有关马克思的部分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工业革命的主要政治和社会影响、几种古典经济学思想、工人阶级贫困、社会学之父和哲学家马克思等方面。她认为《资本论》是全新的世界观,超越了经济学、社会学甚至政治学。接着胡翠娥又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试论feudalism与“封建”对译的政治》,她认为作为学术用语的“封建”经历了从古义“封土封建”到新义“封建社会”的衍变,而作为非学术用语的“封建”一词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逐渐成为“陈腐、落后、反动”的代名词,二者的衍变都与翻译有着密切联系。

互动环节,胡翠娥针对青年教师的提问一一解答,并分享了自己学习研究和翻译的方法。在回答现场老师提出的“英语在表达学术思想时的准确度是否比汉语更有优势”这一问题时,胡翠娥从翻译学角度指出这个问题在翻译学中就是“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争论,她认为语言具有可译性,汉语完全可以表达出英语的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