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聚焦”打造外院全员育人“同心圆”

发布者:王泽璞发布时间:2018-04-17浏览次数:468


(通讯员 刘维爽 刘瑞毅)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既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题中之义。外国语学院紧紧围绕“外语专长、人文素养、国际视野、中国情怀、南开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摸索以“三个聚焦”打造思政育人“同心圆”,

聚焦“大思政”,营造全员育人良好氛围

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是要从体制层面改革,才可能把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整合凝结起来,外院倡导的“大思政”正是逐步渗透到外语专业课堂中的尝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全院领导干部达成共识,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内的各要素在开展思政工作的过程中增强工作合力,提高育人实效。二是,强化学习教育。依托教工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各系办公室的集中备课等方式,将语言教学与时政热点,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相贯通,挖掘育人要素。三是,加大改革创新。这也是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形成协同效应,最重要的一点。改革创新搭平台,鼓励专业教师思政要素引入课堂讲解示例范围。

聚焦“关键少数”,以点带面,推进全员育人带动力

“关键少数”主要包括学科带头人、重要专家、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等,聚焦“关键少数”就是要发挥这几类群体在思政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其主动开展思政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

学科带头人、重要专家在教师群体中具有很强的“引领力”和“话语权”,从社科重大课题的选题、调研到课堂一线的案例选取,他们努力将育人元素融入教学科研全过程,学院则以典型选树的方式树立标杆,助力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同时,重视对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培养,使其在理论武装方面有提高,在作风建设方面有改观,在精神面貌方面有改进,从而成为“三全”育人的中坚力量。

聚焦“双课堂”,一二课堂联动互补,形成合力。

全员育人就是要立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打通一二课堂的壁垒,实现无缝对接和同向同行,避免思政工作的“孤岛”和“盲区”。

学院教师队伍中有曾经的外交官、商务部的工作人员、孔子学院的教师等,他们的研究领域涵盖国际政治经济、中华文化走出去等多个领域,学院则鼓励这些老师活跃于“双课堂”。学院创设“博导讲形势政策课”,打造以第一课堂专业教师为主讲嘉宾的思政育人新平台。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吕世生教授解读《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吕世生教授从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两方面深入阐释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意义。类似这样的讲座,其内容是基于教授本人专业研究领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中外历史交流历史与现实等诸多方面展开,主动将外语专业与思政要点、时政热点相结合,开辟全新的讲座主题。

谈到聚焦“双课堂”的必要性时院长阎国栋教授表示,中国的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接班人,专业课不能与思政教育“绝缘”,这涉及到“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思政教育的内容完全可以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较为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在宽松开放的学术讨论氛围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更新教学方法,在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上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并且不失时机地明确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政治立场。